黴菌性外耳道炎屬於常見的耳部感染。正常人的外耳道處於略偏酸性的環境,如由於耳內進水或不適當地用藥,改變了外耳道酸鹼值,則有利於黴菌的孳生。若是有全身性慢性疾病(糖尿病),使用免疫抑制劑或是類固醇,不當使用抗生素,也都會增加黴菌感染的機會。感染發生後,會覺得耳內有搔癢感,可能會過度掏耳朵,使外耳道角質層變薄,而加重其感染。常見的病原菌是念珠菌和黑麴黴菌的感染。
念珠菌感染初期以滲出分泌物為主,後期才在發炎部位出現肉芽組織,皮膚出現潮紅糜爛,表面覆白色或奶油狀沉積物。黑麴麴菌感染一般不侵犯骨質,也不破壞組織,僅在外耳道形成黃褐至黑色的菌絲團塊。常見症狀主要包括:耳朵脹痛,癢,阻塞感,潮濕,聽力受損,耳鳴,甚至眩暈。治療方式是以局部治療為主,清除外耳道內的分泌物,保持外耳道乾燥,局部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。治療一般都要數週才能根治,一定要耐心配合。